粤北人民医院:密网支架巧拆颅内“炸弹”

南方+ 记者

颅内多发动脉瘤伴动脉扩张,多方辗转未得到解决,近日,焦虑的李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来到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。

“颅内动脉瘤随时有破裂出血风险,危及生命。”经过详细阅片分析后,神经外科血管病团队当即制定手术方案,决定一次性治愈李女士双侧颈动脉的动脉瘤。最终手术顺利完成,并在3个月后复查提示两侧动脉瘤均得到治愈,两条血管得到“重生”。

这是粤北人民医院颅内动脉瘤治疗技术实现突破的缩影。近年来,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成功完成了10余例血流导向装置(密网支架)介入手术,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。

隐藏的“不定时炸弹”

事实上,李女士颅内动脉瘤治疗操作复杂、风险极高,但血管病团队十分有信心拆除这两枚“不定时炸弹”。经过多次交流后,李女士决定接受手术。

神经外科主任郭铭介绍,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瘤样异常突起,就如轮胎表面的鼓包,存在爆裂的风险,每10万人中有6-35.3人次存在此类病变,并且每年有将近2%的患者会发生“爆胎”,即我们所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,“这是排在脑梗死和高血压脑出血之后第三位的‘脑中风’,一旦发生破裂出血,致死率、致残率极高。”

近年来,随着脑血管微创介入技术及材料的发展,颅内动脉瘤治疗有了多种手术方案选择,特别是颅内密网支架的应用、使颅内动脉瘤微创介入手术更便捷、更安全、术后复发率更低。

郭铭说,其原理是通过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方向,以减少或减弱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,达到动脉瘤瘤体内血液滞留和血栓形成的目的,最终在支架表面和动脉瘤瘤颈处形成新生内皮细胞,实现动脉瘤的完全闭塞和治愈。

与此同时,也实现了载瘤动脉的重建,并降低了动脉瘤复发再通的风险,采用血流导向装置(flow diverter,FD)治疗后的颅内动脉瘤,其5年完全闭塞率可达到95.2%。

新型“神器”密网支架

“密网支架植入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方式,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,虽然难度大,但是对患者身体损伤小,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。”神经外科血管病亚专业组主诊医师肖罡说,在巨大和复杂动脉瘤的治疗费用上,相比常规手段并无明显增加,术后2—3天就可正常下床活动。

带教资质证书

那么,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使用密网支架呢?肖罡说,密网支架也称为血流导向装置,具有限流,导流的作用,起初多用于未破裂的难治性夹层、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,其优势是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的闭塞率较高,相比于其他方法更有优势。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,其适应症逐步拓宽,发现它在其他类型动脉瘤治疗中,较以前的单纯栓塞、支架辅助栓塞更安全有效,因此在其他类型动脉瘤中都开始推广应用。

据了解,粤北人民医院早在2021年就开始引进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复杂脉瘤,是粤北地区首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。

“我们是粤北地区目前能独立完成此项手术例数最多的单位,也是粤北地区唯一具有此项技术带教资质的中心单位。”郭铭说,这代表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介入技术再上新台阶。

南方+记者 叶志强

通讯员 龚文玲 杨钰彤

编辑 曹伟峰
校对 居伟强
+1
您已点过

订阅后可查看全文(剩余80%)

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

还没看够?打开南方+看看吧
立即打开